admin 發表於 2021-4-7 23:08:06

城市更新再現上海歷史建築 孫科別墅展出“理想之地”

李淳報道11月14日,位於上海上生·新所的優秀歷史建築孫科別墅經過修繕更新之後,位於一層的空間將以“抱负之地—上生·新所都會更新及歷史文獻展”的情势正式向市民開放。該展覽由上海萬科主辦、馮路策展,展出時間為2020年11月14日至2021年3月14日,市民可線上上預約觀展。

老建築的保護與更新

紅磚瓦、多變的窗框、平緩屋頂、屋頂上的煙囪……孫科別墅是一幢糅合了西班牙、義大利文藝復興等多種風格的夹杂建築,由斯裔匈籍建築師鄔達克設計,建成于1931年,是其花園室第類的首要作品之一。其第一任主人是孫科,後曾被用作上海生物製品钻研所辦公地。

作為首批“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”之一,孫科別墅的歷史及文化價值不问可知。是以,對原建築的修繕,力圖真實、完备地保護歷史建築和歷史風貌,做到整舊如故,以存其真。

上海萬科項目負責人暗示,孫科別墅的修繕嚴格依照文物保護條例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,做到恢復歷史風貌的同時滿足‘最小干預’和‘可識別性’的原則。相關的修繕過程和細節也將在“抱负之地——上生·新所都會更新及歷史文獻展”展現。

空間功效活化再操纵

上生·新所是一個具备豐富的歷史地舆空間和文化層級的都會更新樣本。以1924年哥倫比亞鄉村俱樂部的建成香港腳噴霧,為發源,歷經百年之變遷,它包括著建築、都會與人文環境的多重價值,可以引發從都會空間地舆到社會政治經濟及文化的諸多討論。

本次展覽“抱负之地——上生·新所都會更新及歷史文獻展”恰是以上生·新所都會片區之歷史轉變為線索,以都會與糊口的關係為切入點,但愿在宏觀的歷史變遷與微觀的個人感情、記憶與糊口之張力中對“都會更新”供给新的觀察、認知和思虑,應對當下以“人”為中間的都會發展議題。

展覽以三個歷史性的空間轉變時期為架構,通過“田園”“單位”“社區”三個主題單元分別對應:作為歷史發源的1920-1930年月;作為上海生物製品钻研所的1951-2016年;作為當代都會更新案例的、2018年之後的上生·新所。

第一個單元“田園”由馮立擔任學術主持,呈現了哥倫比亞圈的歷史發源。本單元以多種情势的資料與素材,展現了哥倫比亞圈的初期歷史。五個彩色建築模子分別對應了五個歷史人物,並生動還原了初期哥倫比亞圈建築的風貌及模組沿革;哥倫比亞圈歷史售樓書、歷史宣板橋當舖免留車,傳冊等珍貴檔案也是初次對公眾展出,讓人瞬間穿越到百年前的上海。哥倫比亞室第圈第一批社區住民的銘牌原件,和與當時該區域景況相關的書籍、地圖、台灣運彩,影象質料,都為我們詳實生動地展現出初期哥倫比亞圈作為住民們心中“抱负郊區”的糊口氣息與文化氛圍。

展覽第二個單元“單位”由華霞虹擔任學術主持,呈現了在新中國建立後60餘年間的上海生物製品钻研所時期,從郊外田園建築到現代都會中的單位大院,建築、空間及場所發生的庞大轉變。

展覽第三個單元“社區”由宿新寶美白針, 擔任學術主持,展現2018年之後,上生·新所的从新開放翻開了這片百年之地的新篇章。本單元聚焦社會快速發展布景下,歷史街區通過都會有機更新从新煥發活气來展開,內容涵蓋上生•新所都會更新項目、城事設計節、新華街道“15分鐘社區糊口圈”行動規劃等。

從郊外田園當中的鄉村俱樂部到生産糊口集體化的單位大院,再到當代都會糊口的多重社區網路,本次展覽三個單元中這三個階段的轉變不僅呈現了建築、都會與平常糊口的新舊更替,還代表著三個歷史時期對於抱负之地與抱负糊口的分歧向往與寻求。

進一步摸索都會更新

本次展覽的焦點關鍵詞“都會更新”,不僅是上海當下都會建設和發展的焦點,也是全世界都會面對的首要議題。

2016年,萬科開始對延安西路1262號地塊原有建築和場地進行更新革新,在空間規劃和建築單體上秉承著“均衡新舊肌理、尋找空間秩序”的原則,依照“留、改、拆”的都會更新理念,不僅帶來了利用功效的轉型,令這裡由單位大院轉變為包括辦公與商業的創意園區。更首要的是,這裡從街區中的封閉之地轉變成為了開放的都會大众空間。

“文脈的延續才能讓價值长久。”萬科集團合夥人、上海區域事業集團首席執行官張海暗示,都會更新項目既要著力延續歷史文脈,又要賦予其適合時代和未來都會發展的利用功效。
頁: [1]
查看完整版本: 城市更新再現上海歷史建築 孫科別墅展出“理想之地”